魂淡君 发表于 2018-9-19 10:13:27

《党建知识》超强汇总9大板块200余知识点

一、党的基础知识
1.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1921年7月1日。

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5.十九大对党章做了哪些重大修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入党章;党章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相应修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入党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写入党章;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写入党章;“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实现巡视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写入党章。

6.党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工委、党小组。
(1)党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48条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做好干部管理工作;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团结党外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领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组织决定。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组织领导。
(2)党委。一般情况下,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有的基层单位党员人数虽然不足100名,但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3)党总支。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有的基层单位党员人数虽然不足50名,但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成立党总支委员会。
(4)党支部。正式党员人数超过3名、不足5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支部。其中,党员人数超过7名的,应设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不足7名的,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可设副书记1名。正式党员人数虽然不足3名的,可以和临近单位的党员成立联合党支部。
(5)党工委。中国共产党工作委员会的简称。党工委一般存在于各级行政机关中,是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派出的代表机关,受党委的委托,领导同级党委机关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
(6)党小组。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党员数量少的党支部可以不划分党小组。党小组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直接组织和指导每个党员的日常活动,使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决议得到贯彻落实。

7.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8.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9.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11.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12.“三会一课”制度。“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不设党小组的,每月至少召开1次;设党小组的,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每月至少1次)和党小组会(每月至少1次),“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每季度至少讲1次党课,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为党员干部上1次党课)。

13.“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4.“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5.“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7.“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8.党的“四条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19.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0.“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2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22.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3.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24.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5.“三型”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26.防止和反对“六个主义”“两种文化”。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27.好干部“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8.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容。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29.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双强六好”。双强:发展强、党建强;六好: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二、党风廉政建设基础知识

33.“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34.“十六字”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35.党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

36.从严治党的“五项要求”。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严格按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37.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政府(行政)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承担责任的制度。

38.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主体。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领导班子中的正职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

39.“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承担监督责任。

40.“一岗双责”。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每位干部既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1.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42.“四种形态”。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43.对党组织的三种问责方式。检查、通报、改组。

44.对党的领导干部的四种问责方式。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纪律处分。

45.对党员的五种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46.行政处分的六种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47.“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48.“两查两保”。查处不正之风、保障扶贫政策落实,查处腐败问题、保障扶贫资金安全。

49.党内监督的形式。对党员干部的党内监督包括党组织(含党员所在支部)的监督、党员群众的监督、党员干部相互之间的监督和专职机关的监督。

三、治国理政新理念

50.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51.“中国梦”的 “三个共享”。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5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3.“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4.“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56.“五大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57.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58.“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9.“三共”原则。“一带一路”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60.“丝路精神”。丝路精神即丝绸之路精神的简称。树立“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

61.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2.互联网+。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6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4.新旧动能转换“四新四化”。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就是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四、十九大主要提法

65.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6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6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6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9.七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70.五个“更加自觉”。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71.“四个伟大”。即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梦想是目标,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事业是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工程是基石,就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举措。伟大斗争是精神,就是要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勇于处理各种矛盾、勇于解决各种问题。

72.“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73.“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4.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1)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

(2)新使命。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新征程。十九大报告提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五、经济建设方面

7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7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78.“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9.“两个阶段”发展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0.“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81.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8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83.“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8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8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86.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87.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
88.“双随机、一公开”是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89.“四张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90.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四个着力”是指: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91.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发展的殷切期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让中原更加出彩。
92.“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93.“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9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三大攻坚战”: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六、政治建设方面

100.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0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即“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0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03.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和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5.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106.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是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10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09.“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1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11.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113.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114.“六有”政治局面: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116.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听取兰考县和河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充分肯定河南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使焦裕禄精神焕发了新的活力。
11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118.民主集中制中的“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19.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0.“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一是严禁拉帮结派,对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的,一律给予纪律处分。二是严禁拉票贿选,对在民主推荐和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一律排除出人选名单或者取消候选人资格,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贿选的依法处理。参与或帮助他人拉票贿选的,比照为自己拉票贿选的行为依法依规给予处理。三是严禁买官卖官,对以谋取职务调整、晋升等为目的贿赂他人或者收受贿赂的,一律先停职或者免职,并依纪依法处理。四是严禁跑官要官,对采取拉关系或者要挟等手段谋取职务或者职级待遇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五是严禁造假骗官,对篡改、伪造干部档案材料的,一律对相关人员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六是严禁说情打招呼,对搞封官许愿或者为他人提拔重用说情打招呼的,对私自干预下级干部选拔任用的,一律记录在案,情节严重的严肃追究责任。七是严禁违规用人,对突击提拔调整干部、超职数配备干部和违反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的,一律宣布无效,并视情节对相关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八是严禁跑风漏气,对泄露、扩散涉及换届人事安排等保密内容的,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九是严禁干扰换届,对造谣、诬告他人或者妨害他人自由行使选举权的,一律严厉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21.“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
122.心中“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123.“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24.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125.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126.“凡提五必”:即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巡视巡察结果必用。
127.“五观察五看”: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观察五看”重要思想,也就是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以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以看其秉性情怀,观察干部对名利的态度以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的为人处事方式以看其道德品质,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看其综合素质。
128.“5看5不用”:中组部部长陈希在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中提出“5看5不用”的要求,“5看”就是:看政治忠诚,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看政治担当,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看政治自律,是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5不用”就是:对那些同党中央唱对台戏的人,那些对党中央大政方针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的人,那些背离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另搞一套的人,那些心术不正、有政治野心的人,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同党离心离德的人,绝对不能用。
129.坚持“一个武装”、强化“三个担当”、做到“三个带头”:“一个武装”,就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三个担当”:一是引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二是引导干部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三是引导干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同时,《意见》还提出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作出示范表率,自觉做到“三个带头”,即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切实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130.突出“五个过硬”、做到“五个坚持”:“五个过硬”,即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二是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三是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四是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对待干部,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五是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
131.“三个区分开”: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132.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四力”,即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133.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四个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134.“一报告两评议”: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探索开展全委会委员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工作。
135.“三会一课”:“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
136.非公企业“双有”建设项目: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有为”和“有位”为内容的“双有”建设项目,指导企业党组织以工作上的有作为,实现党组织在企业架构中的有地位。
137.机关党建五项机制:是指以“统筹考核、述职评议、“两个责任”落实、党务干部队伍优化、精神文明创建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党建机制。
138.“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139.党支部7项组织生活制度: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140.“三型”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141.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
142.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143.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
144.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45.党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46.行政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47.“一案双查”: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一并调查发案单位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148.巡视工作“四个着力”是什么?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149.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50.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划出了健康政商关系的界限和底线。这不仅让政商双方有规可依、有度可量,更给党员干部和企业家之间怎样打交道,指明了方向,划出了底线。这对于打造绿色的政治生态、构建公正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意义。

七、文化建设方面

1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5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53.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4.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58.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159.“焦裕禄精神”内涵:“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160.“焦裕禄的三鼓劲”:王国生在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上讲话中强调“焦裕禄的三鼓劲”:对老百姓的这股亲劲、干工作的这种韧劲、干事业的这种拼劲。
161.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6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163.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164.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65.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时,提出的“三个事关”: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66.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党委(党组)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党组)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党委(党组)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167.各级党委常委会(党组会)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委(党组)每半年向上级党委专题汇报1次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委常委会应该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应当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
168.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
169.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八、社会建设方面

170.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17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17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7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17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175.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176.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7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7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
179.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应当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应当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原则。
18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主要责任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总责;各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总责;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党政分管负责同志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直接责任人,负具体领导责任;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各级综治委及其办公室应当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81.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
182.“两个确保”: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183.“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184.“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185.“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86.“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187.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方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88.“扶贫日”:每年的10月17日。
189.“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
190.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四个问题。
191.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
192.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原则:(1)坚持标准。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2)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生活现状、家庭财产、致贫原因。(3)民主评议。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4)群众认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识别结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193.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标准:(1)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农村家庭均为贫困户。(2)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不愁吃: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义务教育:农户家庭中有子女上学负担较重,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基本医疗:农户家庭成员因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刚性支出较大,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住房安全:农户居住用房是C、D级危险房屋的,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194.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程序:初选对象、乡镇审核、县级复审。
195. 贫困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是指:通过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投入,对贫困村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建设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
196.易地搬迁扶贫:对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扶贫。
197.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补助标准是人均不超过6万元,住房面积标准是人均25平方米。
198.“雨露计划”培训: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以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途径,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
199.雨露计划“四大工程”: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助学工程、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贫困家庭劳动力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工程等。
200.产业扶持的七种模式:直接帮扶模式、托管帮扶模式、合作帮扶模式、社会帮扶模式、股份帮扶模式、资产收益模式、代种代养模式等七种。
201.贫困户退出标准: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为该户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安全住房。
202.贫困户退出程序:民主评议、核实签字、核查审定、公示公告、脱贫销号。
203.贫困村退出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通客运班车,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等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基本实现通宽带等;同时,统筹考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
九、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20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0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20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07.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08.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两个满足”: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9.生态文明建设“三期叠加”: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210.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211.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12.美丽中国“四大举措”: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213.环境治理体系: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
214.生态系统保护“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
215.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16.生态文明体系: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217.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218.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219.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220.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221.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原则: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
222.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形式: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追责对象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建知识》超强汇总9大板块200余知识点